走进位于播州区三岔镇的高山猕猴桃种植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山坡上大片猕猴桃已进入挂果期,枝条上挂满了一簇一簇的红心猕猴桃。放眼望去500亩猕猴桃果园中,几十名“桃农”,正忙得不亦乐乎,一颗颗饱满欲滴的“猕宝宝”挂在藤蔓下面。桃农在给“猕宝宝”穿新衣,相比往日较为宁静的山坡显得热闹非凡。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猕猴桃的国家,3000多年前中国的各类史书上就已有相关描述和记载。
三岔镇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猕猴桃,在三岔镇远离城区的绸子山上,大量分布野生猕猴桃,据村民介绍,野生猕猴桃喜欢生长在多雨寡照地方,这里天气非常适合野生猕猴桃的生长。
三岔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化模式,利用海拔九百多米区域的山坡土地资源,已经发展五千余亩红心猕猴桃种植。
三岔镇采取报团发展,按照“支部+村集体经济+公司+合作社+大户+贫困户+散户”模式,利用海拔九百多米区域的山坡土地资源,已经发展五千余亩猕猴桃种植。
据了解,五千亩猕猴桃盛产时,每年可产鲜果五千多吨,按照猕猴桃市场价格,将实现产值五千万元以上,农户平均每户增收一万元,同时解决1000余个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下面看看三岔镇高山猕猴桃基地套袋过程,感受即将迎来丰收的喜悦。
(三岔镇倪宣毓副镇长查看猕猴桃生长情况)
眼前的这个大男孩叫张豪,一位痴迷于猕猴桃的“90后”。为了保证种植的猕猴桃符合生态标准,他在贵州十几个县市考察,最终选择了遵义市播州区三岔镇高山村建立猕猴桃基地。
(三岔镇红心猕猴桃包装)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