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气候非常适宜种植猕猴桃,近年来想发展猕猴桃种植的农民不在少数,为了让种植户能真正掌握猕猴桃种植技术,推进贵州遵义三岔镇猕猴桃规模化、产业化发展,2016年6月6日,三岔镇政府邀请四川成都蒲江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该镇高山村给种植户进行栽培技术现场培训。
(三岔镇政府工作人员外出考察猕猴桃先进种植技术)
培训中,技术人员从猕猴桃的市场前景、品种选择、品种特性、栽培技术、施肥、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并亲自下到田间地头动手示范,手把手教群众种植。技术人员还现场解答了种植户的提问。当天,高山村80余户猕猴桃种植户(其中贫困户37户)参加了此次培训,发放苗木29400株。
(三岔镇倪宣毓副镇长查看猕猴桃生长情况)
通过实地培训,充分调动了群众种植猕猴桃的积极性,提高了种植水平,并让群众在掌握猕猴桃栽培技术的同时,规避了猕猴桃种植发展风险,为打造村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后,播州区三岔镇按照全力打造“三个万元工程”的的要求,围绕抓产业、促增收助农富的目标,依托地理优势,新引进了“成都猕猴桃”等优质果苗,在高山、安村、长山等6个村,连片新植水果1500亩,建起了“成都猕猴桃”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全区水果产业的发展。
(三岔镇政府组织种植大户和技术骨干到四川蒲江学习)
整合各类资金,让资金“动”起来,实现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的分红模式。该镇整合农业、扶贫、水利、交通、财政等部门资金,在“三变”改革试点村高山、长安两个村及农业园区覆盖村先行先试。在试点村开展了“园区+”的股份分红模式,目前主要采取的是“园区+土地、林地、财政资金、劳动力”等模式,实现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分红,财政资金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占比分红,园区果园逐步挂果丰产后通过返租带包方式分红。
一是将农业产业化扶贫资金入股后产生效益分红给低收入户。投入32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给发展产业,持股公司2000亩固定股权,一方面公司在种植后在产业未投产的前三年按保底分红,每年支付试点村中坝、大洪村各5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另一方面第四年果园挂果起,以总数2000亩计,按年每亩1000公斤猕猴桃标准果产量计算分红资金,即年每公斤分红0.2元,亩分红200元。入股分红资金的60%用于改善低收入户等生产生活条件,40%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是使用国家农发等项目资金1848万元入股贵州中康猕猴桃园区。按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投入进行占比分红。
让资源变资产,使资源“活”起来,实现给农户固定的分红模式。之前由于土地资源和林地资源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利用,土地种植常规农业不出种,林地资源未开发,没发挥好资源的更大经济效益。一是通过土地入股中康园区每年按固定资金并通过一定的增长方式分红给土地承包人,入股农户第一个六年中每年每亩固定分红200元,每六年在上一个六年的基础上增长10%进行新的固定分红额度。二是将村集体荒地、公益林等资源入股发展猕猴桃及农旅产业,按照90元/亩/年的标准,实施保底分红。目前,集体资源已入股公司,村集体入股产生的资金有4.5万元。
(三岔镇政府工作人员陪同遵义日报记者采访猕猴桃负责人)
通过措施激励,让农户“勤”起来,实现农户在园区自劳务工的分红模式。一是通过六股分红模式,按照村集体收益分红占比要求,促使农户在园区务工收益越多者占比分红越多。二是园区进丰产后,由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将部分进入丰产的园区按照一定的量返租带包方式承包给有相应劳动能力积极肯干且信誉好诚信度高想发展的农户,每亩所有除劳动力之外的投入由公司承担,群众承担劳动力并按照公司相关技术标准进行管理,采果时按照公司与承包户双方签订的都能接受的分红比例进行分红。
“要是这个项目早来10年,我们肯定10年前就富了。靠着土地流转和在基地里打工,我们老两口每月也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也不用在外打工的孩子寄钱回家了。家里的水、电什么的也不像以前那么省着用了,村里很多人也都买了新车、建了新房,还时不时出去旅游一趟,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要是几年不回来,都会认不得回家的路呢!”杨家院村村支书杨相德告诉记者。
目前,该园苗木长势很好,表现出抗旱、耐渍、抗溃疡病、丰产四大优势。红阳猕猴桃亩产在2000斤以上,鲜果味甜浓香,品质优良,售价每公斤达16元。
(遵义三岔镇高山集体经济猕猴桃果园)
(播州区三岔镇猕猴桃种植户吴大发喜获丰收)
▲红心猕猴桃果园
▲猕猴桃苗
▲Golden kiwifruit
▲Golden kiwifruit
▲Red heart kiwifruit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