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猕猴桃果袋
▲猕猴桃苗
▲阳光金果猕猴桃果园
▲猕猴桃高枝牵引
▲猕猴桃夏季管理
▲猕猴桃高枝牵引
▲金果猕猴桃
猕猴桃无疑是劳动强度最大的果业,光冬剪这一项就比其它果业大很多,剪后枝条要绑,这点只有葡萄能比,而猕猴桃枝条会缠绕,需要解开缠绕才能剪与绑,所以修剪效率远低于葡萄,更慢于其它。另外,浇水强度也是其它果业不能比的,我园今年浇水时间就超过100天,这么大的需水量其它果业望尘莫及;此外猕猴桃还需要高强度的人工授粉。所以,猕猴桃价格比其它果业贵是很正常的,但在劳动力红利衰退,农村越来越凋敝的情况下,采用新技术降低劳动力投入是趋势。
(伊顿公司创始人杜毅刚先生)
根据伊顿公司杜毅刚总经理会议发言稿整理的猕猴桃3.0时代的来临
全球四大产区,新西兰,意大利,智利,中国,三大品系红肉、黄肉、绿肉。
我国78年开始种植,大规模是85年以后,我们分成三个时代
2000年之前,代表地区是四川广元苍溪县,简称小农模式,简称1.0时代,农民在政府引导下小面积种植,当时种植技术是挖小坑,一点牛粪,一个土堆,一个苗。当时用竹子和树干,架型也是离地架,
(伊顿公司创始人杜毅刚先生)
两千年以后,代表地区是蒲江,简称大农模式,2.0时代,当时的中新农业,在蒲江复兴陈坝大规模改土,优质苗木,标准的水泥架。还有标准的气调库,当时2004年在都江堰建设了第一个,2003年开始出口日本和欧洲。使用量冷藏车。
第一是沉淀期,第二期是爆发期,面积、产量、消费、世界第一
1.0时代四个痛点:一、小面积散户,二,品种杂乱,三,无技术标准,四,没有商品化的处理过程。
2.0时代有资本进入、有主栽品种、技术标准、标准包装。
▲▲▲伊顿一号猕猴桃刨面图
带来八个痛点,
一、全产业链投资,本来有几百亩种植的不错,确投资肥料,果袋,包装,
二、盲目准求面积,
三技术标准参差不齐,
四、品种混乱,三五年后发现问题,晚了
五、准求产量、外观,不注重内在品质
六、单体面积太大,层级太多,管理不到位。超过300亩以上
七、投资和管理不分,分工不明。
八、产业武断引导,企业盲目跟风,
3.0时代,消费者是被动的,最后选佳沛的。
产业协作,利益共享,思考第三时代,学习的榜样第一个IBM, 佳沛2560个农场种植,seeka种植好的猕猴桃商品化处理 ,商品化处理, 佳沛大家清楚,行销公司,三段利益返还,种植是最重要的环节。新西兰的仓库,老。八十年代修得冻库,佳沛的强项是生产环节。
(伊顿公司创始人杜毅刚先生)
把生产、加工环节做好,把全部精力放到种植,把好产品商品化,比销售更重要。
3.0 技术和模式
模式:七个输出系统,品种、 技术、模式、管理、劳务、品牌、文化。
技术:生物 机械 自动 景观化
改变人海战术,改变为小机械操作。自动灌水、自动打药。结合乡村振兴,小公园化。
销售协同问题,不需要每个人都销售,产业联盟,利润分成,产业供应,果园有没有资格参与进来。
3.0的心态问题,我们觉得是有消费,有出路。我们产品层级问题。

2018 年 8 月 17 日 上午 12:49 7F
听了杜佬的讲课好几遍,深受启发,猕猴桃的市场进化分析的都是痛点,未来已来,谁也阻挡市场的进程,消费者永远选择好吃的猕猴桃,随着被外观的坑害,消费心理已经开始改变,现在尤其做到以猕猴桃种植的品质为核心价值观为来主导种植出优质猕猴桃才是凤凰涅槃,才是出路。
未来的猕猴桃种植端估计会走向机器人时代,机器自动打药,自动割草,自动施肥,自动浇水,这些都是可以实现,只是时间问题。驾校的考试车在考试线路上可以精确到10厘米,这些技术用在自动驾驶割草施肥采果上将是一场革命。
2018 年 8 月 17 日 上午 12:45 6F
关于杜先生讲的4.O展望,我认为不完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猕猴桃产业中早有涉入,比如:智能配肥,智能控制田间湿度,智能选果,智能控制贮藏气体成分……4.0的重点应该根据大数,考虑差异化按需求生产。比如欧洲人看重营养,喜欢微酸味,可开发毛花猕猴桃新品种,美国人不喜欢太甜水果,应针对其需求开发生产。因为猕猴桃生产不比机械生产转产慢,要根据需求和订单生产,一要收集大数据,根据大数据数趁早规划,二要根据地域适地适品种才能体现种性充分满足需求,3.O时必须考虑4.O的规划。至于人工智能改善技术手段,改善管理,改善客服当然是不可缺少的。
2018 年 8 月 17 日 上午 12:35 5F
杜先生是四川猕猴桃产业代表人物之一,有甜蜜成功的喜悦,也有跌倒的痛苦,但其精神,思考,努力,执着值得猕猴桃人敬佩!
四川的猕猴桃发展已从山区向平原,从川北向川西河谷方向发展趋势,加上品种更新慢,溃疡病严重,竞争力有下降趋势,特别缺骨干种植龙头企业。一些大园子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品种选择不当堪忧。
2018 年 8 月 17 日 上午 12:33 4F
杜总好,上次在咸宁论坛上断断续续的听了你的讲座,因当时要做些服务。刚再听了一遍。提几点体会:一是关于前二个时代的划分,我觉得可能适用于四川,但对于湖北陕西等省份,在第一次发展时起点就很高,当时就是国营农场或公司化运营了,而且建园标准也很高了。二是三点零时代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如能规划到更具体和可操作性,那大家合作形成一股绳,这个产业就能与佳沛抗衡了。这里非常欣赏一句话,销售很简单,生产者能生产出好的精品猕猴桃,就不愁销了!内容转发
2018 年 8 月 17 日 上午 12:26 3F
杜总的报告,我昨晚听了两遍,今天中午又听了一遍,受益匪浅。猕猴桃未来已来,进入3时代,报告站位高,立意远,对行业整体认识非常到位,可以说有一些醍醐灌顶的认识。
我国的猕猴桃,我认为可以参观新西兰的,但不能学习新西兰的,新西兰与中国根本没有可比性,
一是新西兰人口只有400多万,面积26万多平方公里,它的人口没有中国的一个普通地级市多,中国版土面积也是它的近40倍,所以新西兰很容易就把这个产业统起来。如果中国仅是一个地级市发展猕猴桃,那很容易就统起来了,但全国从南到北都在发展,要想协作共赢,真的不可能。
二是中国本来与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人文意识相差就很大,产业运行体制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中国人的人性;
三是我国与新西兰的气候、土壤差异太大,必须得多品种发展,得按杜佬说的三大品系都得合理布局,协同发展。
现在猕猴桃的乱象可以说是政府做了市场的事,政府为政绩,贪大求洋,不切实际大面积发展;企业为得到政府项目补助,小蛇吃象,不切自身实际的扩大生产,管理不到位,资金链断裂;销售商提早收货无法储藏,腐烂损失,电商死压价格,大家都赚不到钱;生产者只能偷工减料,过多施用化学肥料、膨大剂,降低生产成本;而消费者呢,想吃便宜货的占七八成。现在的网上买的东西有多少上真货?电商压死实体经济,猕猴桃也是如此。
猕猴桃就如中国现在的股市,不是哪一个人就能解决的,也不是哪一级政府就能解决的,只有让他回到市场的本性。中国的猕猴桃个人认为还真的要魏、蜀、吴三分天下,合理布局,鼎足发展,有统有分,协作共赢才是出路。
大浪淘沙,种植者把自己的猕猴桃种好,把品质做出来。猕猴桃业现在乱象丛生,但乱世出英雄,留下来的都是精英,只要坚持,就能突出重围。
2018 年 8 月 17 日 上午 12:23 2F
杜总的讲课太精彩了!杜总不愧是猕猴桃界的大佬!授课内容我认真听了两遍,感受就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作为猕猴桃种植者,我们一直关注的都是销售问题,今天听了杜总的授课,我才深切的明白问题的关键不是销售,种植才是整个系统中最重要的环节。只有种植好了,包装问题,储存问题,销售问题,都不是问题。另外一个感受,就是杜总讲的未来猕猴桃种植的三个化:机械化、景观化、自动化,未来对我们猕猴桃种植户来说,不管是核算成本还是持续发展,这三化就是很好的指导方向。
2018 年 8 月 17 日 上午 12:22 1F
昨晚我全程认真听了杜总的发言,很有共鸣。目前这个产业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期,不管是种植户、服务商还是流通环节都面临很多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既体现在意识层面,也要体现在现实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小心经营,思考方案如何才能落地实操。猕猴桃种植环节是实现后续目标最重要的基础,但它又是受多因素共同影响,操作难度很大,需要从建园,设计,机械,农资,技术服务,设施以及存储加工等方面提供专业的社会化分工和配合,但目前这些环节是满足不了现实需求的有些甚至是缺位的。因此,如何规划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各个方面,培育健康的产业环境是我们从业者首先要考虑清楚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大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今年整个产销环节前途未卜,从各方面看都是风险大过机会,究竟后续两三年会是怎样的状态现在谁也说不准,唯有努力经营,团结协作方有出路,愿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