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把这筐刚摘的也搬上车,一二三,上。”
在六盘水市水城区蟠龙镇百车河社区的猕猴桃种植基地里,晏庭银吆喝着,和工人们一起把新鲜采摘的猕猴桃搬上车。
“今年的雨水和气候都适宜,猕猴桃的长势很好,优级果能占到产量的20%以上。”晏庭银是当地的猕猴桃种植大户,他向记者介绍,单果重低于70克的是次级果,单果重在70到100克的是标准果,单果重超过100克的是优级果,优级果价格最高,优级果越多,种植户的收益也就越好。
六盘水猕猴桃种植园
六盘水地区种植的大多是红心猕猴桃,该品种的猕猴桃不仅色泽好看,而且甜度也比较高。因此表现在价格上也比其他品种的猕猴桃高不少。目前,优级果的价格能卖到13元每斤,标准果卖到10元每斤,而次级果也能卖到5元每斤。
每天下午,都有拉猕猴桃的货车从六盘水市各猕猴桃园里向四面八方出发,“现在我们这边的果子供不应求,每天需求量都很大,我的果园现在每天都可以采摘五六百斤,当天就可以全部售完。”晏庭银自己种植了10亩猕猴桃,每年可产果15吨左右,预计收入在30万左右。作为种植大户,他还带动当地其他农户发展种植了800亩猕猴桃。
猕猴桃作为六盘水市“凉都三宝”之一,近年来,该市大力推广红心猕猴桃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通过推广水肥管理、修枝整形、控枝促果、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以农业科技助力当地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水城区猴场乡猴场村的猕猴桃种植基地里,疏密有致的架子上爬满了猕猴桃藤,藤下都挂着一个个棕色小纸袋,取下袋子,一个个色泽鲜亮的猕猴桃跃然而出。
当地种植户邓显菲家种植了6亩猕猴桃,“今年雨水充足,猕猴桃个大味甜,口感好,市场价不错,今年的收入应该很可观。”邓显菲和家人穿梭在自家的果园里忙碌采摘,脸上洋溢着笑容。
猕猴桃种植需要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各个环节都需要精细化管理,每年七八月份,当地果农就开始为猕猴桃套袋。“套袋可以防止病虫害的入侵,让果子光鲜亮丽,也可以增加猕猴桃的糖度,是一项非常好的技术应用。”邓显菲向记者介绍,套袋是猕猴桃香甜高质的“秘诀”所在。
猕猴桃产业在六盘水发展多年,如邓显菲、晏庭银等种植大户在当地很多,他们都拥有丰富的猕猴桃种植经验,当地种植的红心猕猴桃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优良品种。种植中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除了使用有机肥料之外,还自己动手整枝、人工授粉、疏果套袋,生产的猕猴桃口感甜润。
每年果子成熟,各种植户都会联系各自的朋友、老顾客前来购买,也有很多慕名而来采购的客商。除了线下销售,电商的搭建和便捷的交通也为当地的猕猴桃产业“插上”飞向四方的“翅膀”,让当地的猕猴桃得以销售到除贵州以外的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广西、湖北、云南等全国各地,红心猕猴桃直接“从枝头到家头”,让顾客第一时间品尝秋日里的甜蜜。
除了果农直销的方式,当地也拥有诸多大大小小的相关企业,从种植到储存,再到加工、品牌塑造以及物流,当地拥有了完善的产业链,猕猴桃产业“接二连三”。目前,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猕猴桃企业5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基地规模在100到1000亩的有43家、1000到5000亩的有8家,5000亩以上的有5家。
据了解,该市整合全市猕猴桃企业组建的六盘水凉都猕猴桃集团,建成年加工万吨猕猴桃的精深加工中心,开发了果酒、饮料、果脯、美容产品等系列产品。建有大型冷链物流中心3个,总库容达到2万吨以上,配套有先进的万吨果品分级包装生产线。
目前,六盘水全市种植猕猴桃面积超20万亩,近年来,通过高质量发展,当地猕猴桃产量逐年上升,2023年预计鲜果产量达6.3万吨。产业覆盖14.86万人,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660万到700万人次,促进务工总收入达2.2亿至2.5亿元,猕猴桃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