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蟠龙镇农民种植的红心猕猴桃十万收入

mihoutao 2025 年 6 月 21 日04:17:45评论5 views阅读模式

无项目不发展,无产业不振兴。

近段时间以来,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区蟠龙镇百车河社区沙坡九组的猕猴桃基地内,除草、松土、施肥等相关管护工作,已渐次开始。

晏庭银正向村民传授猕猴桃种植技术

10月15日,村民晏庭银正抢抓季节时令,在果实采收结束之际,继续劳作于田间地块。

“我们的管护工作,已开始了五天。”晏庭银说,发展农业产业,离不开持之以恒的辛勤劳作,三分种、七分管,一样都不能少。

2013年,在深圳一家“五金厂”打工已10年有余的晏庭银选择返乡,接续着自己的“创业”梦想。

刚回来那几年,晏庭银一心想着如何将土地“盘活”,并用于发展农业产业。

经谋划,2015年,晏庭银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当地猕猴桃种植“队伍”。他按照50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标准,向当地村民流转了6亩土地,开启了自己的猕猴桃种植生涯。

发展产业,如果规模不大,没多大“搞头”,怎么办?晏庭银决定——再流转土地4亩,将自己的猕猴桃产业面积扩增至10亩。

建设“防雹网”的猕猴桃基地(资料图)

让晏庭银没想到的是,经过几年的试种,他发展的猕猴桃产业“成功了”。

当然,晏庭银口中的“成功了”,实际上就是他种植的猕猴桃个头大、品质好、口感好,倍受消费者青睐。

见状,不甘落后的寨邻们纷纷效仿,并多次到晏庭银的猕猴桃基地内去学习、取经。

“一个人发展得好不算好,反正只要大家有意愿学习管护技术,我都可以交给他们。”晏庭银说。

渐渐地,热心于传授猕猴桃种植技术给乡亲们的晏庭银,被越来越多的村民称为“晏师傅”。

在晏庭银的示范带领下,目前当地已有50余户农户在猕猴桃种植产业中“尝到了甜头”,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

目前,晏庭银家种植的猕猴桃正式进入盛挂期,且达到了亩产2000多公斤的目标,他自己也因此获得了近20万元的纯收入。

资料图

“尽管受冰灾影响,今年我家种植的猕猴桃只达到了10多万的收入,但加上‘防雹网’的进一步建设,我对明年的收入仍然很有信心。”晏庭银说。

有付出就有收获。去年,因为带领村民种植猕猴桃而走上致富道路,晏庭银也获得了六盘水市劳动模范称号,被选为水城区二届人大代表。

此外,晏庭银和他的基地也多次荣获省、市、区“十佳种植能手”“最美果园”、单产王评选优秀等荣誉。

早在2000年,水城区就已经在猴场乡试点人工种植猕猴桃,历经风雨,砥砺前行,不断壮大,形成产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区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到11.2万亩,且成为了水城助农增收的富民产业,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现在,我们的猕猴桃产业已覆盖全区19个乡镇、70个行政村、3.73万户14.22万人;每年解决3200余人固定就业,解决1.6万余人季节性就业,农户务工总收入超过2.5亿元。”水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尽管遭受倒春寒、冰雹等极端天气影响,导致猕猴桃1.3万亩基地受到不同程度灾害,通过近期调研测算,今年全区猕猴桃产量约3.15万吨,产值7亿元。

猕猴桃日常管护

“十四五”期间,水城区猕猴桃产业“吨产园”建设任务目标为7万亩。

2022年,围绕猕猴桃“吨产园”年度目标任务,水城区累计建成“吨产园”2.1万亩,涉及14个乡镇。东部园区还制定印发了《水城区2022年猕猴桃产业“吨产园”发展实施方案》,完成了图斑制定。

目前,全区猕猴桃“吨产园”14036.5亩测产工作已经结束,平均单产为1156.8公斤,全部达到“吨产园”建设要求。果园配套基础设、冷链物流及分选包装、交易市场建设、农业装备以及加工配套设施建设也得到了有力有序推进。

色泽鲜艳的红心猕猴桃

下一步,水城区将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企业发展为保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量提升为基础,以提高果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按照“建管并重”(标准化建园、标准化管理)、“四措齐举”(技术培训、品种改良、宣传推介、龙头带动)、“提质增效”的思路,大力提升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推进猕猴桃产业提质量、创品牌、增效益。使猕猴桃产业真正成为水城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成为水城农民增收致富最为稳固长久的支柱产业。

当时间进入新时代,小小猕猴桃成就大产业在水城区已成为一种时尚。“质”“效”两升的红心猕猴桃产业,正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活力。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