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猴场乡猕猴桃产业情况分析
何昭明
〔内容摘要〕 作者通过调研水城县猴场乡猕猴桃的现状和经验,分析了猕猴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解决办法。
〔关 键 词〕 水城 猴场 猕猴桃产业 对策建议
2014年11月上旬,笔者应邀作为六盘水市关工委和水城县关工委组成的老专家服务团联合调研组的一员,就2014年初,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六盘水特色农业产业“3155工程”之首,即全市至2018年发展猕猴桃100万亩(含野生60万亩),其中水城40万亩(含野生20万亩)的猕猴桃,到水城县猴场、米箩两乡的倮么村、布依族的补那村等5村进行实地考察,并听取了有关情况介绍,感受颇深。现择其要点,就猴场乡种植猕猴桃的调研概况报告如下。
1水城县猴场乡猕猴桃产业现状
猴场乡是苗族布依族乡,共11个村4800余户2万1千多人,位于水城县东南部,距县城约52公里,东与六枝接壤,南和睛隆、普安毗邻,属四县结合部,也是水城县北盘江流域低热河谷地带生产猕猴挑的12个乡镇之一。该乡属喀斯特地貎,北盘江和北盘江支流打把河、,牯牛河穿境而过,水黄公路横贯东西。
2000年,水城县从四川引进红心猕猴挑在该乡试种300余亩。几经周折,至2006年,终经贵州省农科院组织专家进行“引种鉴定”,确认“引种成功”。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品质优于原产地,成熟期也提前1月有余,称之为“水城红心猕猴桃”,步入逐步发展之路。
2007年,“水城红心猕猴桃”通过专家“外观内质”的馀仺评审,获全国果品会“猕猴桃类金奖”和“2008·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称号;2010年,获“上海·世博会指定有机果品”称号;2013年获农业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2014年获“中国(廊坊)农交会金奖”并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六盘水特色农业产业“3155工程”之首。
至2014年10月止,猴场乡10个村50个村民组共种植猕猴桃1.2万亩,占全县5万亩的24%。其中:盛果350亩,初果4500亩,未果7000亩。共产鲜果400吨产值2000万元,皆占全县总产量553吨和总产值2765万元的72%。
2水城县猴场乡猕猴桃产业经验
一是特色产业兴乡。猴场乡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特色兴县,产业强县,旅游活县”的总体发展思路,狠抓既生态又特色且名优的红心猕猴桃产业。2000年种植的350亩,已步入盛果期近10年,以亩产1000公斤每公斤50元计,每亩产值达5万元左右。敢吃“螃蟹”的种植户,家家住房都是二层以上的小洋楼,户户几乎都有小轿车,是率先迈入小康的农家。补那河在山谷流淌的布依族补那村,还修了三层高的办公楼,内容丰富多彩的“布依民俗馆”,20多个床位的“布依客栈”与“布依特色歺饮”等等,促进了乡村民族旅游业的发展
二是以企业为载体。该乡充分发挥“红心猕猴桃”的品牌效应,努力招商。从2010年至2013年,已有三家企业先后进驻该乡的补那、小田坝、格支三个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办法,共投资1.31亿元,计种植猕猴桃1.2万余亩。
三是土地集中流转。村委会将全村土地集中,统一流转给公司经营,土地租金与“五年计划” 接轨,按“581”模式“5年一档递增”。即第一个五年,每亩500元;第二个五年也就是6-10年,每亩800元;从第11开始,每亩1000元;在盛果期内,还按公司纯利润的10%分红。同时,公司每年每亩付给村委土地流转管埋费20元。如此这般“三赢”,扯皮之事自然大为减少。
四是园区建设规范。在猕猴桃种植的核心区补那村,长丰实业有限公司种植猕猴桃6800亩,修机耕道11公里,沿道种植刺梨、三角梅等作为“生态篱笆”;提灌、引灌全覆盖;滴灌、喷灌设施初步建成;1000吨库房和2100平方米办公楼投入使用;聘用中级管理人员36名;购置农机具65台。
五是政府资金扶持。企业连片种植300亩以上,合作社100亩以上,农户10亩以上,县政府每亩补助2000元。
3水城县猴场乡猕猴桃产业问题
猴场乡种植猕猴桃已有14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规模化种植仍属起步阶段,也同样面临一些值得关注或探讨或借鉴或预防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产业投资大,企业运营难。从基地建设到挂果产生效益,一般需5年左右时间,每亩需投资2万多元。因此,目前全县90%以上的猕猴桃企业都资金短缺,经营危艰。米罗乡的一家企业连土地租金都难以支付,只好走上转让之路。
二是人才缺乏,技术薄弱。学果树专业的人才在全县范围也特别稀少,企业只好从四川、浙江等地高薪聘请有种植猕猴桃实践经验的果农承担技术指导。
三是劳力不足,影响农事。农村年青人基本上都外出务工,剩下的都是“留守妇女”或“留守儿童”或“ 留守老人”,一个种植规模1000亩以上的公司基地,40岁左右的青壮年有5人的只是极少数;一个理论定员该达到200个劳动力的企业,目前却仅有30来人在基地务工,致使季节性很强的猕焕桃的农活包括锄草、施肥、剪枝、上架、授粉等等无法按时完成。
四是冷藏库容短缺,需未雨绸缪。目前,各企业所建冷藏库的实际有效库容,总共不足500吨。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和盛果期的到来,产量必然直线增长。冷藏库容不足问题,需加倍重视。
4对水城县猴场乡猕猴桃产业对策建议
第一,合理科学规划论证。种植猕猴桃的企业目前大多面临资金危机,其原因之-或许是忽略了社会科学。例如“成本观念”淡漠或计算成本时漏项,结果必然是先充满信心上马,继是资金紧张,无法应对,走上转让之路。因此,无论是“可行性研究”包括气候土壤、果苗品质、市场预期、运输半径、配套设施、成本构成、风险系数、投资金额等等,还是生产与销售管理诸如栽培浇水、施肥剪枝、防病防虫、釆摘包装、冷藏保鲜、市场预测、品牌打造、降低成本(含物化成本和活劳动成本)、增加效益等,因此应科学合理规划。
第二,多渠道多层次培养各种人才。发展猕猴桃产业来发展,关键在创新型的人才。因此,建议市职院应设立果品系猕猴桃专业,系统学习,为政府绿色产业服务中心特别是为企业培养指导型、服务型、创新型或培训操作型(包括农技、农机、仓储、营销等等)的人才。唯有具备和充分发挥知识这个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才能推动企业由“劳动密集型” 向“资金密集型” 再向“知识密集型”转化,把猕猴桃产业做大做强。
第三,解决劳动力缺乏的出路是机械化。实行计划生育,这是目前我国国情所需,区域性、季节性、年龄结构性的劳动力缺乏也在所难免。从长远着眼,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包括果业的机械化。就目前而言,一是需要研制山区适用的多种多样的农机和农具,二是需要培养操作维护型的农机手。
第四,蜜蜂和风力协同授粉。猕猴桃大多采用费时费力的人工授粉。建议考虑发展养蜂业,既能授粉又延长产业链生产“生态蜂蜜”。同时,科学合理布局种植区域,将雄树植于中间,充分利用风力授粉,既能缓解劳力不足,又能降低生产成本。
第五,多营齐下,缓解冷藏库容。猕猴桃是季节性生产,可常年性消费,但上市集中又不易保质和运输的商品,延长消费时间,唯靠保鲜而且也不过2月左右。冷藏库容不足,保鲜受限,必然绐种植猕猴桃的企业和农户带来极大风险。因此,需釆取多种措施,切实解决。一是延长产业链,就地深加工例如“红心猕猴桃饮料”之类。二是上网销售,快速流通。三是合同预购,产销直达。四是建立产地批发市场,使冷藏库容和产量保持合理比例。
第六,棚下养鸡,动物除草。为利猕猴桃生长挂果,所建立的网下,杂草繁茂。人工锄草施肥,碍手费力。建议在网下发展养鸡业,鸡食草、刨根、吃虫、下蛋,鸡屎又是上好的有机肥料。一是延长产业链,增加效益;二是鸡群施肥,提高产量;三是减少活劳动耗费和肥料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第七,精心设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防伪图案。10年来,“水城红心猕猴桃”所荻桂冠不少,实属国家级的名优特产品。目前产量有限,供不应求。因此,时有异地产品冒名顶替。为了珍惜苍天厚爱,为了对消费者负责,为了维护自身权益,为了打入国际市场,宜尽早征集设计水城“猴场红心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防伪图案并经国家农业部注册在案。同时,还要加强执法,严防假冒伪劣。
第八,珍惜野生品种,培育名优特。椐介绍,俗称“洋桃”的水城野生猕猴桃达20万亩,品种繁多,外形和口感各具特色。因此,似应充分利用这一天然资源,始终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起码标准,培育筛选更适合乌蒙山区生长的名优特猕猴桃品种,建立“中国凉都名优特猕猴桃果苗基地”。

评论